分類目錄
陳良基副校長談東西教育觀:當思路再度開啟 【Collide and Sparkle-Education in East and West】

活動採訪/林軒如

 

這一場座談會聚焦在東西方的教育觀,邀請到臺灣大學學術副校長陳良基教授、紐約大學上海分校副校長Jeffrey S. Lehman、耶魯-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校長賴載興以及天普大學副校長戴海龍。四位講者輪流發表演說之後,針對聽眾的提問進行對談。

IMG_5521

 

IMG_5480

 

東西方的不同表現在許多面向,陳良基教授首先從建築、繪畫、書寫來比較,再引出今天的主題──教育面向。若以台灣與美國相比,便不難發現:美國的教育偏重非結構性的自由學習,注重知識的改變;台灣的教育則是著重知識的接受,以及結構性的指導。

 

Jeffrey S. Lehman副校長認為,在教育的議題中,「develop one’s talent」是非常重要的。圍繞著這個主軸,教授向與會的學生們提出幾項建議,鼓勵學生在三個面向發展自己的潛能,分別是:「Knowledge(知識)、Skills(技能)、Virtues(美德)」。知識是我們對生活周遭的認識,是我們腦海中的存糧。因為有經驗作為堅實的後盾,讓自己得以有自信的說服他人,這就是知識。技能則不只是腦海中的點子,更多了行動。分析數據的能力、數字能力、電腦語言能力、多國語言能力,甚至是跨越文化的溝通與了解,都是重要的Skills。最後,教授認為有六項美德我們應該學習並且守護:(1)為別人著想、(2)謙遜、(3)寬容、(4)勇敢、(5)誠實、(6)好奇。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,Knowledge(知識)、Skills(技能)、Virtues(美德)都是共同的教育藍圖。

 

賴載興副校長從許多項目比較歷史上東西方的教育差異,西方重視文法、邏輯、修辭與算術、幾何、天文、音樂;東方則注重六藝: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。西方教育採用蘇格拉底的問答法,以辯論和質疑教導學生找尋真理;中國的教育家孔子卻說:「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。」當學生有心了解卻不得其解時才去開導他,想表達意見卻說不出口的時候才去啟發他。西方的教育機構與中國古色古香的四大書院大相逕庭,經典名著也不同於東方的易經、禮記、詩經等珍貴古籍。這種種的不同,在在凸顯了東西方文化底蘊的差異。

 

戴海龍副校長首先引用了一個問題,「是什麼驅動著二十一世紀的經濟?」答案是:科技與全球化。因此,科技管理的人才很有可能是下一批炙手可熱的新寵。緊接著,副校長再拋出了一個問題:「為什麼世界各地的學生都聚集到美國留學?」

「Because of “Ranking”.」這個事實發人深省,同時也讓人焦慮,因為排名並不等於價值。孔子說:「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」這個「本」,正是大學教育的價值所在。排名由別人決定,但是價值卻由自己決定。藉此,副校長希望為台灣教育敲響警鐘,缺乏自信而盲目追求排名的結果,就是不可避免的犧牲了價值。

 

東西方教育各有千秋,關於這個議題的探討也必定會無止盡的持續下去。教育的理念或許會隨時間而變,但教育不變的核心是:「Not only prepare for jobs, but also for lives.」

IMG_3272

IMG_32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