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楊思貽
2014/04/11
兩岸服務貿易協議(簡稱服貿)議題已成為國民話題,各界專家學者紛紛出面剖析,11日臺大EMBA商學會特別邀請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管中閔,透過其經濟專業學背景及國發會經驗,從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框架下談TPP、RECP以及服務貿易協議的利與弊。商學會會長孫正大表示:「希望藉著這個機會可以讓正道發聲。」
國際貿易一直以來是促進台灣經濟成長很重要的一環,過去我們仰賴美國提供的最惠國待遇,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,這樣的優勢已不如往昔。管中閔分析,自由貿易協定(後簡稱自貿協定),是當前國際經貿的趨勢,其中,亞太區域經濟整合是全球變動最快速的地區,台灣身在其中,不得不正面迎敵。
管中閔又以與台灣產業結構相似的韓國為例,韓國在2002年以後,經由大量的自貿協定和其他因素的加持,經濟成長速度已經遠超過台灣,面對這樣的競爭對手,管中閔認為縱然競爭力不輸人,但若是無法在相同的起跑點上競爭,終究是吃虧的。而經貿關係絕對會影響到投資市場,「業界都知道,你在投資的時候肯定會選擇跟世界經貿活動活絡的地區。」管中閔特別點出國際的經貿與國內產業活動的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面對自由貿易協定,「加入何不加入,衝擊是不對稱的。」管中閔解釋,你加入你的得利可能不是那麼多,但是你不加入,所產生的衝擊是難以承受的。特別是當對手已在其中(韓國在RCEP),我們加入後的得益相對有限,對手不在其中(韓國不在TPP),我們的得利空間就比較大了。至於可不可能迴避中國大陸?管中閔如此回應:「世界經貿網路的現實狀況,就是迴繞著倫敦、紐約和北京三大城市,目前中國大陸已是世界第一貿易大國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在國際經貿體系中沒有國家可以迴避中國大陸。我們在2002年加入WTO就是知道必須面對中國大陸。」
最後,管中閔指出,面對中國,台灣經濟面上的依賴已是定局;而與中國的的經貿關係會同時牽制與他國的外交關係,不能不小心;在戰略上他認為應該以「安陸以聯外」的策略來面對與中國的自貿協定。